收购入仓的储备粮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粮食必须是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的新粮,油脂必须是二级以上的新油,并符合粮油卫生标准(详见GB1350~1354-1999、GB2715-1981、GB2716-1985以及GB1534~1537-1986和GB10464-1989)。进出粮机械化:粮库储粮数量多、体积大,有时需要快速周转,在设计仓房时必须考虑进出粮、翻倒仓的机械化问题。平房仓造价低,但粮食进出仓操作麻烦、耗时长、成本较高,该类仓型在发达国家中占比不高。筒仓造价较高,但粮食进出仓快捷。筒仓群通常配有工作塔,塔内设置提升、清理、检斤、除尘等设备,筒仓顶部与底部都设有水平输送机,借此完成粮食进出仓作业。浅圆仓属于中转—储备兼用仓型,其造价、进出仓操作介于平房仓与筒仓之间。浅圆仓进粮由提升机与仓顶输送机完成,出仓时大部分粮食依靠自流,由仓底输送机运走, 剩余的 20%~30%的粮食由装载机、机、扒谷机和吸粮机等完成,但在目前使用中,浅圆仓较多作为储备仓使用,而进出粮工艺却是按中转仓模式设计的,机械设备长期闲置,维护费用高。3、低温储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工艺要求
1.工艺设计方案应根据建设规模、使用功能、粮食接收、发放条件等具体 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工艺设计内容应包括:输送工艺流程、设备选用、机械通风、熏蒸系统 等。
3.应根据粮食品质、种类、储存时间及气候等条件选择合理的通风、熏蒸 方式和熏蒸剂。储粮时间超过6个月的平房仓内应设机械通风、熏蒸系统。⑸在进行高温处理时,时间不宜过长,种麦长期受到闷热可能产生缺氧呼吸而影响发芽。11、怎样对低温粮进行隔热保冷工作?
4.粮食进出仓作业宜采取防尘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5.选用的设备应具有安全可靠、低耗、破碎率低、操作方便等性能, 符合环保、卫生要求。
6.散装仓宜选用移动式设备,应根据仓容量、接卸设施的作业时间等条件 确定设备的生产能力。输送工艺应满足下列要求:
1)作业线应连贯,每组设备生产能力应匹配。散粮面上盖席或铺窗纱后,用干燥无虫的大糠等进行压盖,如浠水粮库在粮面上铺塑料窗纱用稻壳压盖;
2)粮食进出仓作业应设置输送、取样、计量、清理等设备。需包装发放时应配 置打包设备。
3)粮食入仓作业过程中应减少粮食的自动分级。
4)挡粮板应设置出粮孔,出粮孔位置应满足与之衔接设备的进料要求。
7.包装仓输送工艺应根据其功能、作业线运输距离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艺 流程。应根据进出仓作业要求、时间、包装袋尺寸等条件确定设备数量。包装仓输 送工艺设备可按下列要求选配:
17隔热性能较差的旧仓房对粮堆如何进行压盖?⑴控制水分。使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是安全储粮的根本宗旨。稻谷发热霉变都与其所含水分有关,因此稻谷入仓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对超标准水分的粮食一定要抓紧降水工作。气温对粮仓温度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粮仓的隔热保温性能,而粮仓的隔热保温性能与其气密性相关紧密。储粮“三温”的变化关系是气温影响仓温、仓温进而影响粮温。仓房气密性差会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湿热交换,受外界高温影响,仓内温度升高,在风压差和热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屋顶、墙体等处的无形缝隙均可渗入粮仓,影响粮堆局部的温度和含水量,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粮堆发热霉变。在春暖之前对粮堆进行密封,可以减少仓内外的热交换,延缓仓内温度上升,低温储粮既能防虫,又能延缓粮食的陈化,减少粮食污染,是世界公认较理想的储藏方法。孟永青等 [6] 采用隔热涂料、PEF 隔热板、高强度绝热板、积热排除软管、新型保温通风口等材料对仓顶、墙体、通风道口、门窗等处进行了综合隔热气密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仓房达到了低温储粮,粮温得到有效控制,综合隔热由54s 增加到65s,常规储存下常年使粮温控制在22 ℃以下,各层平均粮温控制在19 ℃以下。提高粮仓密闭性能和隔热保温性能,减少外界热空气因对流和传导对粮仓温度的影响,可维持相对较低的粮温。
1)进出仓可配置移动式包粮胶带输送机、平板车、电瓶车、叉车、码垛机等设 备。
2)码头中转库宜设起重机配合作业。起重机作业能力应与运输设备能力匹配。
3)粮食加工厂成品包装仓应根据打包车间位置合理设置固定设备,设备作业能 力应与打包车间设备的生产能力匹配。
仓房结构
⑶易破碎。高水分玉米在干燥过程中,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干燥温度过高和多次提升都会造成籽粒爆腰。当筒式仓型如筒仓、浅圆仓等进粮时,由于粮食落差过大,易造成籽粒大量破碎,一则会影响储粮的稳定性,二则引起玉米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