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是保证流通顺利进行的手段。粮食形势和粮食价格对市场、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粮食储藏好像水库,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藏量,粮食流通市场就像一样会被中断。因此,搞好粮食储藏,管好“蓄水库”,才能保证市场供应和粮食流通顺利进行。⑴后熟期长。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80天。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 5)散装仓应考虑利用窗口补装粮作业的要求,洞口尺寸不宜小于 0.90m×0.90m,窗扇不应采用中悬形式,并应配备开窗器及可开启的防雀网,窗台 宜高于装粮线 300mm 以上。
工艺要求
1.工艺设计方案应根据建设规模、使用功能、粮食接收、发放条件等具体 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工艺设计内容应包括:输送工艺流程、设备选用、机械通风、熏蒸系统 等。
3.应根据粮食品质、种类、储存时间及气候等条件选择合理的通风、熏蒸 方式和熏蒸剂。储粮时间超过6个月的平房仓内应设机械通风、熏蒸系统。墙体缝隙气密性处理可以采用薄膜密封处理和涂刷气密涂料两种方式。密封膜处理法分为粘贴薄膜和墙体挂膜,粘贴薄膜法采用石灰、水泥、砂浆作基层后,再粘贴0.14 mm聚薄膜一层;墙体挂膜法是在粮食出仓前实仓挂膜,让粮食出库时薄膜自然垂下,同时与地坪重叠处和槽管上的部分要预留一定的薄膜,以免粮食入仓时薄膜张紧过度造成漏气或实仓时与粮面薄膜连接困难。采用砂浆水泥密封,在此基础上涂刷气密涂料。对于粮仓地坪裂缝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每批粮食出仓后,都要仔细检查粮库。低温粮堆采取隔热保冷措施后,能延缓粮温回升的速度,使粮堆以较低的温度过夏。这样可以延缓粮食的陈化速度,虫霉生长,粮情稳定,保管费用低。
4.粮食进出仓作业宜采取防尘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5.选用的设备应具有安全可靠、低耗、破碎率低、操作方便等性能, 符合环保、卫生要求。
6.散装仓宜选用移动式设备,应根据仓容量、接卸设施的作业时间等条件 确定设备的生产能力。输送工艺应满足下列要求:
1)作业线应连贯,每组设备生产能力应匹配。为了粮情检查或通风散气,需在薄膜密封粮堆的粮面上,开设一些取样口或通风口。以往做法是在粮面上的袖口中取样或揭开部分薄膜散气,操作较为麻烦。眉山库改进做法是:用5cm的扁木条做成0.6m×0.6m的方框,按板条加薄膜密闭法将薄膜粘在方框上,方框中间镶嵌玻璃,方框与玻璃间的缝隙用胶带纸粘合。取样或通风时,只需撕掉胶带纸、打开玻璃即可使用。
2)粮食进出仓作业应设置输送、取样、计量、清理等设备。需包装发放时应配 置打包设备。
3)粮食入仓作业过程中应减少粮食的自动分级。
4)挡粮板应设置出粮孔,出粮孔位置应满足与之衔接设备的进料要求。
7.包装仓输送工艺应根据其功能、作业线运输距离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艺 流程。应根据进出仓作业要求、时间、包装袋尺寸等条件确定设备数量。包装仓输 送工艺设备可按下列要求选配:
新稻入库后,由于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分,易造成粮堆内湿热积聚。若湿热气流上升与粮面冷空气接触,就会形成结露现象。结露的部位一般在粮堆表层15cm左右最为显著,结露部位的稻谷水分增加迅速,因此,稻谷就会很快发热。稻谷发热与霉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梅雨季节,水分含量高达16%以上的稻谷就很容易发热并马上霉变;在高温季节一般都是发热到中期或后期,才开始霉变,发生的部位多在表层;如果仓壁或地坪返潮,则发芽与霉变就可能同时发生。另外,稻谷也易生虫,其中以麦蛾、玉米象、米象、谷蠹为害最严重。稻谷中害虫聚集的部位随季节而变,冬季一般聚集在中下层,春暖以后逐渐迁移至上层。 4.粮食进出仓作业宜采取防尘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⑶严防害虫感染。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蛾等。麦蛾、印度谷蛾成虫发生在粮堆表层,活动于空间,而玉米象在秋凉后则隐藏于麦堆深处。热密闭与冷密闭储藏是小麦害虫的有效方法,要加强管理,严格做好防止感染害虫的工作。
1)进出仓可配置移动式包粮胶带输送机、平板车、电瓶车、叉车、码垛机等设 备。
2)码头中转库宜设起重机配合作业。起重机作业能力应与运输设备能力匹配。
3)粮食加工厂成品包装仓应根据打包车间位置合理设置固定设备,设备作业能 力应与打包车间设备的生产能力匹配。
虫害的预防处理:露天粮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采用低温、低氧储粮不现实,熏蒸处理的实施也较困难 (特别是大粮堆)。因此,露天储粮的虫害控制以 “防”为主。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粮食入囤前做好围护材料的杀虫处理;②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减少感染虫害粮食入库;③对入囤的已有少量害虫侵染的粮食应进行保护剂的搅拌处理,以害虫的生长和繁殖;④做好粮堆周围和粮堆卫生,破坏害虫生存环境,预防虫害发生;⑤定期在粮囤周围喷布防虫线,以防害虫的感染。
6. 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粮油储藏?